2024年11月7日,“守护自由呼吸,共筑健康中国”GSK呼吸主题媒体沟通会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
在今年进博舞台上,GSK重点介绍了其从预防使用的疫苗,到治疗使用的吸入制剂、生物制剂、长效生物制剂的完整呼吸管线版图。在加速引进创新药物的同时,GSK还持续携手行业合作伙伴,与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研究院(简称“大湾区真研院”)签订框架协议推进学术研究;长年支持幸福呼吸项目,助力实现院内院外患者全链路管理;与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携手一同推动EOS相关呼吸疾病及共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共建,提升行业诊疗水平,满足广大中国患者治疗需求,为助力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GSK副总裁、GSK中国总经理余慧明表示:“GSK在未来5年将有20多款创新疫苗和药物在中国上市有,其中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靶向人白介素-5单克隆抗体生物制剂新可来,得益于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年年都有‘新身份’,在三年内快速获批并上市了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及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适应症;今年我们还成功递交了新可来用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的注册申请,希望有机会能够搭乘进博快车,尽早惠及中国患者。与此同时,我们正在研发重度哮喘的长效治疗方案,探索六个月注射一次的可能性,从而大幅度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治疗便捷性。”
在本届进博会上,GSK宣布与暨南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研究院(简称“大湾区真研院”) 签订框架协议,双方秉承“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原则,就呼吸创新医疗药物开展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在促进学术交流合作、推动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及转化等方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郑劲平教授表示:“国家卫健委发文将慢阻肺病照护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国家层面上提高了对慢阻肺这一疾病的重视,也为慢阻肺病“早诊早治早干预”提供了机会。GSK在呼吸领域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包括一些药物的真实世界研究与大型队列研究等,其中COMPASS研究与呼研院主导的Tie-COPD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慢性呼吸疾病治疗领域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未来,我们期待与GSK、国家呼吸中心以及别的行业伙伴一起携手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慢阻肺,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的整体诊治水平。“
大湾区真研院蒋杰教授表示:“大湾区真研院坚持以‘学术引领方向,真研创造价值’为宗旨,围绕‘港澳药械通’政策,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真实世界相关研究,为政府、社会团体和医疗器械企业提供高效、高质量的相关服务。此次合作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助力推进中国哮喘疾病的整体规范治疗水平。”
除不断深耕呼吸领域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外,由GSK支持的“幸福呼吸”中国慢阻肺病规范化分级诊疗推广项目开展7年来,在推动国家慢阻肺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实施、建立专科医联体和远程医疗、提升基层慢阻肺诊治能力及基层医生慢阻肺诊治水平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牛宏涛博士表示:“幸福呼吸项目开展7年来,现已经构建了全国覆盖范围最广的慢阻肺病分级诊疗途径,帮助慢慢的变多的患者实现自由呼吸。在各地牵头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全力支持下,目前慢阻肺病的规范化管理人数达到了8万,共配备了2500多台肺功能仪,肺功能检查81万人次,问卷筛查226万,线万人,线万人。目前,该项目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份、51个地市,项目也联动了将近5000家的医疗机构、11000名基层骨干去参加了。“
伴随项目开发的“幸福呼吸”慢阻肺病分级诊疗疾病管理系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使得我国慢阻肺病的分级诊疗在各级医疗机构实现全面系统化,为慢阻肺病分级诊疗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接下来的项目推进中,将继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我们对于患者的长期承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慢阻肺病特色防治模式,以帮助更多的患者回归健康生活。
嗜酸粒细胞(EOS)相关呼吸道疾病及其共病种类非常之多,尤其在重度哮喘领域,目前国际上最大样本的重度哮喘登记研究(ISAR*)表明,重度哮喘最常见的炎症表型——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占比最高可达83.8%,而且我国首个成人重度哮喘多中心队列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即嗜酸粒细胞表型占比高达76.8%。此外,EOS增高相关疾病存在临床诊断不足,医院和临床医生诊疗能力参差不齐,患者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导致该疾病领域患者无法早诊早治,长期疾病负担加重。
今年4月,GSK宣布与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就嗜酸性粒细胞(EOS)相关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项目开展战略合作。近日,四川华西医院率先启动了EOS相关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项目,并借助本届进博会的舞台,向更多医院分享EOS华西模式相关经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镭教授表示:“EOS增高与许多呼吸疾病紧密关联,比如哮喘、慢性鼻窦炎(NP)、成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等等。截至目前,华西模式共开展EOS门诊40次,其中首诊门诊20次,副高门诊20次;接待患者共计170人;EOS增高相关疾病患者共计106例。未来我们大家都希望鼓励更多医院加入共建EOS相关疾病规范化诊疗中心项目。通过这一些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规范的医疗服务,提升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现。“
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理事长雷娟主任表示:“作为一家专业化从事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科技服务机构,我们与GSK合作EOS相关性呼吸疾病及共病诊疗能力提升项目的初衷在于联合多方资源,一同推动EOS相关呼吸疾病及共病诊疗中心的建设和开展,为EOS相关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实现2030年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增强慢性病防治能力的目标。”
雷娟主任进一步提到,该项目已于近期在成都成功举办了全国启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近五十家顶尖三甲医院的权威专家,以及四川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等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此次启动会为未来的多方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方将以此为契机,逐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EOS相关疾病规范化诊疗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启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我国EOS相关疾病诊疗领域的一次重要革新,也成为推动我们国家医疗健康事业迈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规范化的里程碑事件。
副总裁、GSK中国呼吸业务部负责人余锦毅表示:“GSK在呼吸疾病领域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深厚积累,在研发创新药物的同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真实世界的研究,患者长期管理和多学科交融的呼吸防治体系在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各方,努力提高公众疾病意识,持续倡导早诊早治早获益的疾病诊疗理念,让全社会都更加关注呼吸健康,重视呼吸学科的发展,共同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